江苏省卓越研究生工作站-江苏和天下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驱动深融产教 聚力协同匠心育才
扬州大学积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持续深化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学校规划实施了研究生工作站“拾级而上”的建设体系,形成了“院实践基地-校研究生工作站-省研究生工作站-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省卓越研究生工作站”的“金字塔型”发展格局。2015年与江苏和天下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学院实践基地,2017年获批“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2021年获批“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2024年获批“江苏省卓越研究生工作站”。

一、双翼协同固根基,制度保障强内涵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顶层设计,以高校、企业为双翼,协同发力,夯实“共担共享”的制度根基。根据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制订完善了《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教师进驻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条例》等相关管理办法,激发工作站释放创新能力,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建站以来,全面实施研究生双导师制,校内校外双导师联合为每位学生制定培养计划,明确研究内容及研究进度安排,聚焦产业真实需求、企业真实难题,及时调整研究思路,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校企制订相关管理办法



校内校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
二、集萃联合筑高地,产研协同强支撑
为契合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实践导向、需求导向和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工作站深化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合作,依托企业2022年获批的“JITRI-和天下联合创新中心”,聚焦绿色建筑产业共性技术需求,启动集萃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该项目提供了覆盖科研项目支撑、职业发展引导、生活条件保障等多维度的专项支持政策体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坚实保障。现已培养集萃研究生11名,2名学生进入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继续深造,7名学生进入智能建造领域头部企业,2名学生通过选调服务城乡建设。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多次获评校“集萃联合培养优秀组织奖”,5名教师分别获评校“集萃联合培养优秀导师”、校“集萃联合培养优秀管理者”;企业导师刘虎山2018年受聘江苏省产业教授(研究生导师类),2022年期满考核为优秀,2023年获“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人才联合培养先进个人”。

JITRI-和天下联合创新中心成立

集萃联合培养研究生

“集萃联合培养优秀导师”
“集萃联合培养优秀管理者”
三、校企联动聚优势,多维共育拓新路
工作站创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专创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企业委托→问题调研→科学研究→成果应用→案例转化”全链条“卓越工程师浸润式训练项目”,精准对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应用-产业推广”创新链人才需求。近5年,校企导师团队共培养了50多名研究生,开发了校企联授课程2门,编著教材2部,获批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教学案例1个、江苏省教改课题1项,扬州大学教改课题2项、“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程2门、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项目3项、专业学位案例库2个;指导学生获评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10余项,获批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15项;联合研发课题20余项,累计到账经费超过500万元,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收录,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18项;联合开发10余种新型工业化产品,间接增加产值1.2亿元,企业的发展和行业影响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校企联授及全英文课程授课现场

联合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联合发表论文

联合指导研究生获奖

联合制订技术标准
江苏省卓越研究生工作站的获批,标志着我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下一步,我校将持续紧扣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坚持“四个面向”,进一步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江苏省“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贡献坚实的智慧力量。

江苏省卓越研究生工作站申报现场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