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子风采 > 正文

学子风采

坚定信念,砥砺前行---沈晗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

沈晗,女,汉族,1998年8月生,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2016年9月始就读于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现担任心理委员职务。曾获朱敬文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一等奖);校优秀团干部、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在省级刊物《四川建材》2019年第06期上发表论文1篇。

获奖感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成功的花, 人们往往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相信这是世上每一个取得成绩的人的真实写照。成功源于不断的奋斗,而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成功的甜蜜,却忽视成功背后的付出。当周围的人对我说:“你真幸运,可以得到这样的荣誉”时,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的努力可以被肯定;当然幸运不会无缘无故降临,幸运往往垂青于付出努力、有所准备的人。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悄然间,大四生活即将行至中途。回首刚入学时的样子,那些懵懂、那些慌乱、那些迷茫仿佛发生在昨日一样。最初的那段日子历历在目,没有了老师的逼迫,没有了父母每日的叮嘱,一切都变得那么“自由”,连生活都跟着慌乱起来。渐渐地,我才领悟出大学之道在于摆脱安逸,业精于勤,给自己设立目标。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要学会掌握自己。李苦禅说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籍对我来说亦师亦友,黄山谷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对此深有体会,因为它武装着我的头脑,引领着我的思想,现如今所收获的荣誉多半也是源于它。

 天道酬勤,刻苦钻研

大三学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参与的科创项目成功结题。根据课题的研究要求,我有针对性地学习了相关的专业课程,在完成主干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积极涉猎其他相关领域的课程,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了研究思路。小组合作中难免遇到意见不合的状况,时刻考验着我的团队合作能力。最终经过共同努力,完成了论文的发表。论文的撰写与修改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严谨以及科研人员刨根问底的精神,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时为了弄清楚一个相关名词,我需要查找并阅读多篇论文,才能对其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与此同时,我更加意识到论文撰写者必须对其所撰写论文的每一句话负责,这是一名科研人员所必须做到的。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子,我却很不以为然,男孩子女孩子都是天生的,女孩子并不比男孩子差。”莎翁的话让我相信即使我不是一个男生,我依然有自己的半边天。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这三年半里系统学习了六门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设计,抗震设计等等。确实对于女生来说,这些课程的学习会比文科学科的学习更困难一些,但我热爱土木工程这一专业并为之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我努力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面对苦难,我告诉自己要正视问题,不要逃避,不要放弃耐心和

坚持是冠军杯上的宝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付出着,也收获着。“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别人所不能忍的气,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就能享受别人所不能享受的一切。”这句话一直是我在大学的座右铭。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在付出努力的一个个瞬间。只有立足于今天,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现在我所获得的成绩不是我炫耀的资本,但却是我收获的证明,对于自己一直以来努力坚持的认可,只有将这一时的成功放在自我激励的位置上,才能取得以后生活中更长久的成功。我相信每一份付出都会结出硕果,每一个理想插上翅膀都会翱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学期间,我心血和汗水塑造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一点点进步。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我一定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身于学习生活之中,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坚定信念,砥砺前行。

手机号码:18252714705

电子邮箱:137432323@qq.com

 

师长点评:

晗同学积极上进,平日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成绩出色,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性格坚强,能吃苦,科研上认真严谨,较好完成自己的工作。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志健

 

 

 

 

官方微信

邮编:225127
电话:0514-87979408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华扬西路196号
COPYRIGHT © 2019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