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子风采 > 正文

学子风采

2025年优秀毕业生——夏煜锋



夏煜锋,男,汉族,中共党员,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

荣誉奖项:

曾任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特等奖学金和一等奖学金;被评为扬州大学“三好学生”、扬州大学“优秀毕业生”、扬州大学“优秀共青团员”;荣获第十九届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第二十届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江苏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次),第十七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第二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参与2项课题;参加“江苏省研究生'岩土工程与结构防灾’学木创新论坛”并作学术报告。

求学心得:

当土木工程成为时代潮水里被裹挟的礁石,有人转身走向彼岸,有人却选择在混凝土的肌理里寻找矿脉。我毅然决然的选择后者,在扬大的三年时光从钢筋与混凝土的间隙中流逝,但这些时光也在里面悄悄结晶,成为我人生中最难忘且宝贵的时光。从研一刚入学,有幸加入了恩师课题组,一直到研三我现在即将离开。从只会死磕公式理解力学的小白,到能够独立调式有限元模型的研究者,我逐渐懂得科研是用耐心做溶剂,当看到荷载-位移曲线在晨光中缓缓绘制,那一刻的数据跳动,比任何星辰都璀璨。

研究生学生的舞台把散落的星光汇聚成璀璨星轨,让我从毛毛躁躁的小孩成长为有团队感有责任感的青年。当数学建模竞赛的代码与力学模型在凌晨三点碰撞出火花,当成图比赛的晒图机吐出第十版修改稿时,我忽然读懂:团队是彼此的脚手架,在攻克难题时互为支撑,在获奖时共同托举奖杯的重量。恩师的教导和师兄弟的协作让我读懂了:责任与担当是最精妙的力学平衡,恩师改论文时每一个注释和修正,师兄们分享的科研笔记,像星群般缀满研途的夜空,让每个独自调试模型的深夜都有了温度。

站在毕业的节点回望,知识是凝固的混凝土,技能是受力的钢筋,而团队赋予的成长,则是让整个结构体系拥有了抵御风雪的弹性。未来的路或许仍有荷载突变,但带着扬大刻进DNA的严谨与温暖,建起永不倾斜的丰碑。

毕业去向:

前往东南大学攻读博士

青春寄语:

初心如磐恒不改,匠心似铁铸不渝,勤耕不辍终无悔,怠惰空负好光阴。

   





官方微信

邮编:225127
电话:0514-87979408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华扬西路196号
COPYRIGHT © 2019 扬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